发烧吊水后通常不需要再吃退烧药,但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明显不适,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静脉补液本身有助于调节体温,过度使用退烧药可能导致药物蓄积或肝肾负担加重。

静脉补液治疗时,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加入解热镇痛成分,如注射用赖氨匹林或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这些药物已能有效控制发热。补液过程中体温下降不明显可能与感染未控制、补液速度过快或药物代谢个体差异有关,此时需优先排查病因而非盲目加用口服退烧药。儿童及老年人更需谨慎,体温未达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

极少数情况下,当患者存在严重感染性休克、中枢性发热或对静脉用药反应差时,医生可能短期联用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双氯芬酸钠栓剂。但需严格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类注射剂叠加使用。癫痫病史、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退烧药叠加方案。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体温稳定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寒战、意识模糊或皮疹需立即返院。退烧药使用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儿童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