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术后半年有积液可能由创面渗出液积聚、淋巴回流障碍、局部感染、脂肪液化、术后血肿机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抗感染治疗、理疗、手术清创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创面渗出液积聚
手术创面未完全愈合时,组织间隙可能持续产生少量渗出液。此类积液通常为淡黄色清亮液体,无明显疼痛或发热。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吸收,若积液量较多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液,术后佩戴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日常避免患侧上肢剧烈活动,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二、淋巴回流障碍
术中淋巴管损伤可能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形成乳糜样积液。此类积液多呈现乳白色,穿刺液检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淋巴循环,配合手法淋巴引流按摩。严重者需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需长期穿戴压力衣防止复发。
三、局部感染

细菌感染可导致积液浑浊化脓,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需行细菌培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感染控制后若仍有脓腔残留,需手术切开引流并放置引流管。
四、脂肪液化
电刀高温可能使脂肪细胞坏死液化,形成油性积液。此类积液常呈黄白色油脂状,伴有皮下硬结。早期可通过红外线照射促进吸收,较大液腔需清创并缝合消灭死腔。术后可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配合口服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
五、术后血肿机化
术中止血不形成的血肿后期可能液化,表现为暗红色积液。超声检查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块。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量大者需穿刺抽液后注入硬化剂如聚桂醇注射液。顽固性血肿需手术清除纤维包膜,术后加压包扎并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促进止血。
术后积液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积液量及性状变化。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康复期可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等轻柔功能锻炼,但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若出现发热、积液突然增多或颜色改变应及时返院处理。心理上需避免过度焦虑,多数积液经规范治疗后可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