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瞳瞳的妈妈:
李主任,我儿子今年8岁,去年一次重感冒后有了眨眼的症状,自那以后我们全家开始了带孩子治疗抽动症的漫长之路,有名医院也看过,中医院也瞧过,孩子的症状始终时好时坏,从一开始的眨眼,到吸鼻子,扭肩膀、抬胳膊,还总是突然地连续跳跃,根本控制不住。
自从孩子有了这个症状,原本开朗的他变得敏感、胆小,原本圆嘟嘟的脸蛋变成了小尖脸,孩子体重一年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专注力也随之下降。我总觉得孩子是因为有了抽动症才导致了这些问题,所以治疗一直很积极,可惜我们那个小地方医疗条件实在有限,尤其这种儿童发育类疾病,很难找到专科医生,后来遇到一个老中医,孩子跟着他吃了一段时间药,情况有好转。
但随着天气慢慢变凉或者随着停药时间加长,症状又慢慢回来了。治疗期间我一直觉得老中医说的有道理,孩子从小就脾胃不太好,又好吃零食,总积食,积食的时候抽动症状就会明显些……就这样反反复复一年了,近期孩子的症状又变成了使劲挤眼睛,低下头来挤,挤一次要持续好几秒钟,像痉挛一样,我觉得孩子也很难受,我问他是不是很不舒服,他不想回答我,说妈妈你别看我,我只能故作轻松的假装看不到。
孩子从小就喜欢运动跑跳,在班级里跑的很快,还喜欢打网球,每周至少打三次,但抽动的症状已经开始影响他打球了,我始终觉得是因为抽动导致了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胆小,这样的状况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呢?
瞳瞳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孩子出现抽动症症状后,家长也带着进行过许多治疗,不过症状总是反反复复,每次以为好了,又会出现。
而孩子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抽动症的影响。从开朗变得敏感、胆小,体重减少。家长困惑的地方,就是不知道是抽动症导致了这些身心问题,还是有了身心问题才导致了抽动症。
对此,李树珍主任给出了解答——
抽动症的诱发情形
抽动症的出现,一般都有一个导火索,家长描述的,孩子是一次重感冒后出现症状。
为什么称作导火索,而不是直接原因?因为在导火索之前,抽动症已经存在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诱发出症状的情形,有这么两类:1.抽动症这股力量本身变得更强了;2.人的调节能力变得更弱了。
第一点,抽动症的力量增强,一部分源于外部压力,比如环境、氛围、与其它人的互动,导致人承受了过量的负面情绪和精神压迫,身体为了对抗这种逐渐增强的压迫,采取了抽动的防御方式。
第二点,人的调节力降低,这种调节力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精神上的一般指心力,即消解压力和抵抗心神损耗的能力;身体的调节力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身体的健康、强度挂钩,如果身体虚弱,原本被压制着的抽动症就可能借此契机出现。
瞳瞳触发抽动症的诱因,是身体健康状态的波动,导致调节和压制力下降,症状出现。而在这个诱因出现之前,抽动症也是存在的,所以并非是一次单纯的感冒导致抽动症,没了这感冒,还会有其他因素促使症状显现。
症状为何波动
一些环境变化或身体状态的变化,会使得抽动症状更加频繁,比如天气转凉,脾胃弱导致的积食,来到新环境难适应压力增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等。
瞳瞳妈妈提到喝老中医开的中药能够让孩子短暂缓解症状,也是基于调理身体,增强身体调节能力的原因。但是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仍然是不稳定的,加上每次症状好转就停药,故而造成孩子病情的反复。
想要康复,一方面要为孩子构建一个情绪健康流动的成长环境,这也是在消灭抽动症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自身调节能力,这能力分为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心理层面就是心力,或者说内平衡能力,可以理解为孩子应对和消化种种负面情绪的能力,生理层面就很简单了,身体健康。
情绪对症状的影响
再说说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说孩子从开朗变得敏感、胆小,但这个过程中是孩子自己对抽动症产生了焦虑,同时也继承了父母的焦虑。
孩子妈妈说,每次看中医像找到了救命稻草,症状反复回来后又感到心态崩塌。这其实多少能够感受到一点情绪不稳定了,但这还不是重点,因为孩子本身的开朗性格会一定程度上消化这种不稳定。
重点是家长在求医过程里,表现出了极大的焦虑,这种焦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也会随着家长一起,对抽动症感到担心、恐惧、厌恶。
孩子8岁,他对于抽动症的负面感受,也基本来自于“外界”,而非“自身”。
当妈妈询问他,他说,妈妈你别看我。为什么?因为孩子内心已经把症状定性成了一种“不好的东西”,一种“丑态”,所以被别人注意到,甚至被妈妈注意到,都会让他难受。因此,家长应该做的,既要增强孩子的体质,让他们身体健康,也要停止释放焦虑,并且帮助孩子走出本不属于他的“负面情绪”。
假如孩子生活的情绪环境不能得到“净化”,那么在身心问题导致抽动之后,抽动一定会反过来导致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