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有约300万人,每年有超过10万人的新增,且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帕金森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胡兴越,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肉毒毒素治疗中心主任、低颅压诊治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神经病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胡兴越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为4万左右患者解除了病痛。他擅长于神经科疑难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帕金森病和面肌痉挛及各型肌张力障碍的的诊治,及A型肉毒素局部治疗。对各种头痛、眩晕和睡眠相关疾病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研项目,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7部,获得2项省科技进步奖。
Q1: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胡兴越主任:主要运动症状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减退、抑郁焦虑等症状。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帕金森病的诊断相对复杂,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Q2:帕金森病会影响寿命吗?
胡兴越主任:这要结合患者发病的年龄来看。如果不治疗,7到10年之后,患者会僵硬到完全失去运动和自理能力,如果及时治疗,患者可以维持14到20年较好的运动功能。
Q3: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有哪些?
胡兴越主任:用小的有效剂量,细水长流。终目的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Q4:帕金森病的行动迟缓和自然衰老的行动迟缓有什么区别?如何识别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异常?
胡兴越主任:普通大众很难区别两者的不同,所以很容易延误病情。帕金森病的行动迟缓的特点包括走路步幅缩短、出现慌张步态、走路往前冲等。一旦发现这些异常的步态,请及时就医,让医生判断。
Q5:大部分人对帕金森病存在误区,会把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渐冻症混淆,您能解释下吗?
胡兴越主任:帕金森病是运动障碍的一种,运动障碍有许多种类,其中帕金森病常见。三者都是神经变性病,具体区别在于病变部位不一样。渐冻症是罕见病,但是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病。
此外,帕金森病是早期运动受影响,但是思维正常;若干年后会出现认知功能和记忆力下降。而老年痴呆是早期出现记忆力下降,晚期出现行动迟缓。
Q6: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高达270万到300万,将近占范围内帕金森患者数量的一半,为什么中国的帕金森患者数量如此之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胡兴越主任:这和我们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系。
Q7:能不能结合您多年的从医经历,谈一谈我国帕金森病的发病趋势?
胡兴越主任:第一是老龄化。据了解,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的患病率为1.7%,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因此帕金森病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第二是年轻化。我国4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总数的10%。年轻的仅十几岁,鉴于此,“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有效地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Q8:年轻人若患帕金森病,通过治疗可以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吗?
胡兴越主任:年轻的患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是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的。年轻的患者早期对多巴胺能药物有比较好的,但容易发生异动并发症。
Q9:现在医学界有没有专门研究如何减少异动症状的?
胡兴越主任:减少左旋多巴用量,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必要时可采用“DBS手术”。
Q10:为什么说帕金森病是慢性疾病?
胡兴越主任:帕金森病是慢性疾病,因其病程较长,不能而只能干预、延缓它的恶化,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来说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Q11:帕金森病作为慢性疾病,就医治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胡兴越主任:一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更佳;二是要改善患者其他非运动性的障碍,比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
很多患者在治疗了3至5年之后,病情会更加复杂,可能出现“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冻结步态、异动等症状,我们就要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及注重患者的日常锻炼。
Q12:您能谈谈人工智能在帕金森病诊治方面的前景吗?
胡兴越主任:这个前景是非常好的。一方面可以用于病情的早期筛查;一方面有助于医生进行有效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