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伴黏液或血便、腹痛等,需及时就医处理。痢疾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肠道受损是主要病理特征。
1、发热:痢疾早期常见症状是发热,体温可能迅速升高至38℃以上,伴随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但如果持续高热,需警惕脱水及并发症。
2、腹泻伴黏液或血便:痢疾的典型症状为频繁腹泻,粪便中常带黏液或血液,严重时出现脓血便。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需及时补液,避免脱水。血便提示肠道黏膜受损,感染较重,需尽快就医。
3、腹痛:宝宝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尤其是排便前加重。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即频繁有便意但排便量少。腹痛严重影响宝宝的生活质量,需对症处理。
4、其他症状: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痢疾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需密切观察。婴幼儿免疫力较低,病情发展迅速,家长需及时送医。
应对方法
就医及药物治疗:痢疾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阿米巴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必要时进行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确保用药准确性。
补液治疗:腹泻导致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轻度脱水可服用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液。
饮食调理:患病期间选择易消化、低纤维食物,如米汤、稀粥、蒸苹果,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宝宝餐具、玩具需定期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宝宝痢疾症状明显且发展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和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