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道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及时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必要时使用药物是缓解症状的关键。
1.急性肠胃炎的病因
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这些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引发胃肠道炎症。此外,饮食不当、食物中毒、过度饮酒或药物刺激也可能诱发急性肠胃炎。
2.急性肠胃炎的症状
急性肠胃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腹泻多为水样便,可能伴有黏液或血丝。恶心和呕吐常伴随食欲不振,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症状通常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持续数天至一周。
3.急性肠胃炎的治疗
治疗急性肠胃炎的首要任务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是常用的方法,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食物。药物治疗包括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抗生素仅在细菌感染时使用,如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对于病毒感染,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4.急性肠胃炎的预防
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避免食用生冷或未洗净的食物。饮用开水或经过消毒的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此外,避免过度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急性肠胃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