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诊疗领域,长沙多家三甲医院已形成特色技术优势。湖南省肿瘤医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微小病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建立肺癌多学科联合门诊,湖南省人民医院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肺段切除术,长沙市中心医院开展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这些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肺癌诊疗水平提升。
1.湖南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年手术量超2000例,配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开展单孔胸腔镜肺癌术,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2%。建立液体活检实验室,实现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呼吸介入中心拥有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可检出3mm以下肺结节。开展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术,局部进展期肺癌转化治疗成功率68%。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20余项。
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肿瘤中心设立肺癌MDT团队,包含胸外科、放疗科等8个学科。应用人工智能辅助阅片系统,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准确率91%。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
4.湖南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完成3D打印辅助肺段切除300余例,保留肺功能效果显著。建立快速康复外科体系,肺癌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至5天。开展术中荧光导航淋巴结清扫。
5.长沙市中心医院
呼吸病诊疗中心配备微波消融设备,年完成肺癌微创治疗400例。开展PD1抑制剂联合消融的"双灭活",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9个月。建立全程化管理随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