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地区,有多家医院配备了的医疗设备用于肺癌的检查与诊断。湖南省肿瘤医院拥有PETCT、256排螺旋CT等高端影像设备,其肺癌早筛准确率达到国内水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进行微创活检。湖南省人民医院配置了全自动免疫组化分析仪,能快速完成病理诊断。长沙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整合了CT引导穿刺等多项技术。湘雅二医院则拥有湖南省肺癌分子诊断实验室,可开展基因检测等医疗项目。这些医院的硬件设施为肺癌的早期发现和分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1.湖南省肿瘤医院
该院放射科配备西门子双源CT和3.0T磁共振,年完成肺癌筛查2万余例。呼吸介入中心拥有电子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可进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病理科开展PDL1检测等23项分子病理项目,检测准确率通过国家病理质控中心认证。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胸外科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其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占比35%。放射科采用人工智能辅助阅片系统,肺结节检出敏感度达92%。呼吸内科拥有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提升至78%。
3.湖南省人民医院
该院64排CT可实现0.5mm薄层扫描,发现3mm以上肺结节的准确率为98%。PETCT中心年检查量6000例,SUV值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病理科引进全自动染色系统,活检标本处理时间缩短至24小时。
4.长沙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配置256层螺旋CT,具备肺结节三维重建功能。呼吸介入中心开展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对2cm以下病灶的取材成功率达85%。肿瘤科建立肺癌MDT团队,每周进行30例以上疑难病例讨论。
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分子病理实验室拥有二代测序平台,可检测EGFR等12种驱动基因。核医学科引进数字化SPECT/CT,骨扫描分辨率提升至4mm。胸外科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