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手术治疗综合管理病情。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代谢手术是常见干预手段,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1.药物治疗分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两类。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及晚期2型患者,包括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磺脲类(如格列美脲刺激胰岛素分泌)、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促进糖分排泄)。
2.饮食管理需控制每日总热量,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燕麦、藜麦等粗粮可延缓血糖升高,西兰花、菠菜等非淀粉类蔬菜每日摄入不少于500克。采用分餐制,将三餐调整为5-6小餐,避免血糖剧烈波动。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油炸食品。
3.运动干预推荐有氧与抗阻训练结合。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哑铃、弹力带等)。运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避免空腹运动,监测运动前后血糖变化。
4.血糖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基础。使用血糖仪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一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反映血糖波动趋势,尤其适用于血糖控制不稳定者。
5.代谢手术适用于BMI≥32.5的2型糖尿病患者。袖状胃切除术减少胃容量,胃旁路术改变食物吸收路径,胆胰分流术改善代谢效果显著但风险较高。术后需长期补充维生素,定期随访营养状况。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个体化治疗体系,定期评估并发症。通过药物控糖、饮食科学配比、运动合理规划、监测数据反馈形成管理闭环,手术干预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并发症筛查,实现血糖稳定与生活质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