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持续低烧可能是由感染、免疫反应或环境因素引起,需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等措施,必要时就医。持续低烧指体温波动在37.3-38℃超过24小时,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或穿盖过多。
1.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是有效的方法,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每次10分钟。减少衣物穿着,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室温保持在24-26℃。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酒精中毒。
2.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少量多餐喂养。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苹果泥、橙汁,每次30-50毫升。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重消化负担。
3.补充体液
每2小时喂食5-10毫升温水,观察小便颜色和次数。可配制口服补液盐,按体重每公斤50毫升计算每日总量。母乳喂养需增加喂奶频率,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
4.药物干预与就医指征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出现嗜睡、呕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血常规检查能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必要时需进行尿常规或胸片检查。
持续低烧超过3天或伴随精神萎靡、进食困难时,需儿科就诊排除尿路感染、中耳炎等潜在疾病。居家护理期间每4小时记录体温变化,注意观察伴随症状。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交叉感染,密切监测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