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通过典型症状结合医学检查确诊,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时需立即就医。自我判断可观察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但确诊需依赖粪便检测、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
1.肠胃炎的典型症状
腹痛多位于中上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钝痛。腹泻每日超过3次,粪便呈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可能伴随黏液。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出现胆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无缓解需警惕细菌性或寄生虫性感染。
2.自我检查的四个维度
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和性状,水样便超过24小时可能存在脱水风险。测量体温,超过38.5℃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观察呕吐频率,持续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检查有无血便或黑便,这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儿童和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缩短观察时间。
3.医学确诊的三种方法
粪便常规检查能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及寄生虫卵。血常规可判断感染类型,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腹部B超能排除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严重脱水患者需进行电解质检测,长期腹泻患者建议做肠镜检查。
4.家庭护理要点
轻度症状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ml液体。饮食选择BRAT方案: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避免乳制品、高脂食物和咖啡因。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
5.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呕血或便血、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严重腹痛局限在右下腹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肠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孕妇、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出现腹泻更应及早就医。
肠胃炎的诊断需要症状观察与医学检查相结合,轻度病例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补液自愈,但严重症状或高危人群必须及时医疗干预。保持手部卫生、注意食品是预防的关键措施,出现可疑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应完成血常规、粪便培养等基础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