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捂热可能出现皮肤潮红、烦躁哭闹、体温升高、出汗过多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脱水或热射病。及时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是关键,出现高热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1.皮肤症状
捂热初期宝宝面部、颈部及躯干皮肤发红发热,触摸有灼热感。持续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红色粟粒状皮疹,常见于颈部、腋窝等皮肤褶皱处。发现皮肤异常需立即解开衣物,用温水擦拭降温。
2.体温异常
腋温超过37.5℃提示体温异常,38℃以上属于明显发热。测量时需擦干腋汗保持干燥,避免在刚喂奶后检测。低热时可减少包被,开窗通风;体温超过38.5℃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3.神经系统表现
轻度捂热表现为频繁哭闹、睡眠不安,重度可能出现眼神呆滞、反应迟钝。注意观察瞳孔变化和肌张力,出现抽搐或昏迷应立即冰敷大血管部位并送医。婴儿床应远离暖气片,睡眠时穿戴纯棉单层衣物。
4.循环系统症状
大量出汗导致尿量减少、口唇干燥,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5-10毫升间隔10分钟喂服。母乳喂养者增加喂哺频率,配方奶喂养者临时稀释奶粉浓度。
5.呼吸异常
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伴鼻翼煽动是危险信号。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脱去厚重衣物。使用空调调节室温至24-26℃,避免直吹但需保证空气流通。
识别捂热综合征需观察多重症状组合,单一表现可能被误认为普通烦躁。冬季避免使用电热毯,夏季婴儿车需配备遮阳网。发现异常降温处理后,30分钟未缓解或症状加重必须急诊处理,避免自行使用酒精擦浴等危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