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酸脱氢酶偏高可能与心肌损伤、肝脏疾病或感染有关,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肝炎或剧烈运动后生理性升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或营养干预。
1.心肌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乳酸脱氢酶升高的常见病因,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典型表现包括乏力、呼吸急促,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确诊需结合心肌酶谱、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治疗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口服辅酶Q10(10mg/次,每日2次),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2.肝脏疾病
婴儿肝炎综合征可引起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升高,多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患儿常见黄疸、陶土色大便,需检测肝功能五项和肝胆超声。治疗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5mg/kg静脉滴注)、联苯双酯保肝(1mg/kg每日3次),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同步忌口高脂饮食。
3.生理性因素
剧烈哭闹或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指标升高,通常24小时内回落至正常范围。新生儿采血时溶血也会造成假性升高,需复查静脉血确认。建议采集血液时避免过度挤压,检查前保持宝宝安静状态,可喂食少量母乳安抚。
4.血液系统疾病
溶血性贫血患儿LDH1会显著增高,多见于G6PD缺乏症。特征性表现为酱油色尿、皮肤苍黄,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下降。急性期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慢性期补充叶酸(5mg/日)和维生素E(100IU/日),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
发现宝宝乳酸脱氢酶异常时,需在3日内复查并完善肌酸激酶、肝功能等配套检查。哺乳期母亲应减少动物内脏摄入,配方奶喂养者选择低脂型奶粉。持续升高超过参考值2倍需立即儿科就诊,排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遗传代谢病。日常注意观察宝宝活动耐力和皮肤颜色变化,定期进行儿童保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