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4个月需进行常规产检、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筛查、血尿常规及血压监测等检查。孕期检查主要包含胎儿发育评估、母体健康监测、遗传病筛查、感染性疾病排查及营养指导五个方面。
1、胎儿发育评估:
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大小、胎心及胎盘位置,重点筛查神经管畸形等结构异常。此阶段可进行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NT检查),结合血清学指标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若发现生长迟缓或畸形迹象,需进一步接受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或羊水穿刺。
2、母体健康监测:
包括血压、体重、宫高腹围测量,排查妊娠期高血压风险。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水平预防贫血,尿常规筛查尿蛋白及尿糖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及时发现甲减或甲亢,避免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口腔检查能预防妊娠期牙龈疾病引发的早产风险。
3、遗传病筛查:
中期唐氏筛查通过检测母血中甲胎蛋白、游离β-hCG等指标,计算21-三体综合征风险值。针对35岁以上孕妇或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无创DNA检测。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需补充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夫妻双方携带者需接受遗传咨询。
4、感染性疾病排查:
复查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及HIV抗体,阻断母婴垂直传播。TORCH筛查(弓形虫、风疹病毒等)可预防胎儿先天性感染。尿培养检查能发现无症状菌尿症,避免引发肾盂肾炎。阴道分泌物检查排除细菌性阴道病导致的胎膜早破风险。
5、营养指导:
评估孕期体重增长曲线,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检测血清铁蛋白、维生素D等营养指标,及时补充铁剂和钙剂。指导控制血糖波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建议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及DHA,避免过量咖啡因和生冷食物。
除定期产检外,建议孕妇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注意补充叶酸至孕晚期。出现阴道流血、持续头痛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建立规范的产检档案有助于动态监测母婴健康状况,为后续分娩方式选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