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脱水症状及食欲减退。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病原体类型和个体免疫力相关。
1、恶心呕吐:
急性肠胃炎早期常见胃部不适感,随后出现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该症状由炎症刺激胃肠黏膜或病原体毒素作用于呕吐中枢引发,持续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
2、腹痛腹泻:
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随排便急迫感是典型表现。腹泻每日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状,轮状病毒感染时可见米泔水样便。肠蠕动亢进和肠黏膜渗出增加是主要发生机制。
3、发热乏力:
细菌性肠胃炎多见38-39℃中低热,病毒性感染常伴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源于炎症因子释放激活体温调节中枢,若持续高热需排除细菌入血可能。
4、脱水症状:
频繁吐泻导致体液丢失时,会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婴幼儿前囟凹陷及哭时无泪是严重脱水信号,需立即补液治疗。
5、食欲减退:
炎症期胃肠消化功能受抑制,患者普遍存在厌食现象。胃排空延迟和肠道菌群失调会延长症状持续时间,恢复期宜循序渐进增加饮食。
发病期间建议采用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乳制品及高糖食物加重腹泻。每次呕吐后需小口补充口服补液盐,腹泻缓解后可尝试苹果泥等含果胶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危重表现时需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