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可通过自查结合医学检查判断,主要方法有观察乳房外观变化、触摸肿块特征、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摄影、病理活检五种。
1、观察外观:
每月月经结束后7-10天对镜观察乳房皮肤是否出现凹陷或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无异常溢液或回缩。非哺乳期单侧乳头溢出黄色、血色液体需警惕,但约80%的乳头溢液为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所致。建议记录外观变化周期,持续2个月以上异常应及时就医。
2、触摸检查:
仰卧位用指腹平触乳房外上象限至腋窝区域,良性结节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且活动度好,恶性结节常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注意区分正常乳腺腺体与异常肿块,经期前乳房胀痛属正常生理现象。自查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固定肿块需进一步检查。
3、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5毫米以上结节的位置、形态及血流信号,BI-RADS分级2类以下多为良性。40岁以下女性首选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检出率优于钼靶。检查发现形态不规则、微钙化或纵横比大于1的结节需密切随访。
4、钼靶摄影:
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筛查,能检出超声难以发现的微小钙化灶。典型良性钙化呈散在点状分布,恶性钙化多表现为簇状细沙样。致密型乳腺需结合超声检查,钼靶对非钙化结节检出率约70%。
5、病理活检:
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是确诊金标准,对BI-RADS4类以上结节建议活检。免疫组化可明确雌激素受体状态,导管内乳头状瘤等交界性病变需完整切除后病理确诊。活检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需加压包扎24小时。
建议育龄女性每月固定时间自查,40岁起每1-2年进行乳腺超声筛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可降低发病风险,适量摄入豆制品与深海鱼类有助于调节雌激素水平。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哺乳期坚持母乳喂养12个月以上具有保护作用。出现无痛性肿块、乳头血性溢液或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至乳腺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