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脑梗塞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和手术治疗。
1、溶栓治疗:
发病4.5小时内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为阿替普酶。该治疗能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需严格把握时间窗并排除禁忌症。溶栓后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及神经功能变化。
2、抗血小板聚集:
未接受溶栓治疗者需立即启动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高危患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但需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
3、抗凝治疗:
心源性栓塞患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该治疗能预防新血栓形成,但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血并发症。
4、脑保护治疗:
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使用依达拉奉等神经保护剂减轻缺血损伤。同时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脑水肿发生。严重脑水肿可考虑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5、手术治疗:
大面积梗塞伴严重脑水肿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后颅窝占位效应明显时需行脑室引流或病灶清除术。手术能解除脑干压迫,但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恢复期应逐步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从床上活动过渡到坐位训练,再逐步进行站立和步行练习。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呛咳。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遵医嘱规范用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