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外压隆起可能由纵隔肿瘤、血管异常、淋巴结肿大、食管周围炎症、胸椎病变等原因引起。食管外压隆起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具体病因。
前纵隔或后纵隔的良恶性肿瘤可压迫食管形成隆起,常见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等。患者可能伴有胸闷、吞咽梗阻感,需通过胸部增强CT或MRI明确肿瘤性质,恶性者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
主动脉弓硬化扩张、右位主动脉弓或双主动脉弓等血管畸形可压迫食管。血管压迫多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心血管造影可确诊,严重者需血管支架置入或外科矫治。
结核、淋巴瘤或转移癌导致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能压迫食管。患者常伴低热、盗汗等症状,需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病因,结核需抗结核治疗,恶性肿瘤需化疗或放疗。
纵隔炎、食管周围脓肿等炎症病变可引起组织水肿压迫食管。急性期有发热、胸痛表现,CT检查可见炎性渗出,需抗生素治疗,脓肿形成需穿刺引流。
胸椎结核、骨折或肿瘤可能向前突出压迫食管。患者多有背部疼痛,脊柱X线或CT可显示骨质破坏,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需手术矫正。
发现食管外压隆起应避免进食硬质食物以防食管损伤,建议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吞咽困难者可尝试小口慢咽,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食管受压情况,若出现体重下降、呕血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呼吸训练增强胸廓活动度,避免提举重物增加胸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