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直不排便并伴随低烧可能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菌群紊乱、病毒性肠炎、细菌性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补充益生菌、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式缓解。
婴幼儿饮食中纤维素不足或奶粉冲调过浓会导致粪便干结。建议增加母乳喂养频次,添加月龄相适应的果蔬泥,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饮用西梅汁。若配方奶喂养需按标准比例调配。
高温环境或哺乳间隔过长易造成体内缺水,使结肠重吸收水分增加导致便秘。每2-3小时需哺乳一次,两次喂奶间可喂5-10毫升温开水。出现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时需及时就医补液。
抗生素使用或病原体感染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伴37.5-38℃低热。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早期常出现发热、排便减少,后期转为水样便。体温超过38.5℃需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同时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需急诊治疗。
沙门氏菌或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会引起发热伴便秘,随后出现黏液脓血便。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时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三代头孢,严重感染者需静脉输注抗生素。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温度22-24℃,每日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3-4次促进肠蠕动。发热期间减少包裹衣物,体温上升期可温水擦浴。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辛辣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必要时更换水解蛋白奶粉。若72小时未排便或发热超过3天,需儿科就诊排除肠梗阻、泌尿道感染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