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应低于7.8毫摩尔/升,具体标准受检测方式、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
静脉血浆血糖检测是金标准,指尖血检测可能略高0.5-1.0毫摩尔/升。医院实验室检测需空腹8小时后口服75克葡萄糖水,2小时后抽静脉血测定。家庭血糖仪监测时建议重复测量取平均值,避免操作误差。
60岁以下健康成人应严格控制在7.8毫摩尔/升以下。60-70岁老年人可放宽至8.5-9.0毫摩尔/升,70岁以上高龄者需个体化评估,避免低血糖风险。儿童青少年标准与成人一致,妊娠期妇女要求更严格(低于6.7毫摩尔/升)。
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为低于10.0毫摩尔/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更严格管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假性低值,需结合空腹血糖综合判断。应激状态如感染、创伤时允许暂时性放宽标准。
标准检测需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混合餐比单纯碳水化合物餐的血糖峰值延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者需检测餐后3小时血糖。夜间加餐后检测不适用此标准。
剧烈运动后检测可能假性偏低,检测前30分钟应保持静息。吸烟、咖啡因摄入会使结果偏高5%-10%。某些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检测准确性,需停药3天后复查。
监测餐后血糖建议选择杂粮、绿叶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作为主食,餐后30分钟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血糖平稳。定期校准血糖仪,记录检测时间与饮食内容,发现异常波动时需连续监测3天并携带记录就诊。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需同步监测血压和血脂,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