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脚肿可通过按摩太冲穴、三阴交穴、涌泉穴、足三里穴缓解。按摩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但需注意力度与手法。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画圈方式轻柔按压3-5分钟,可疏肝理气、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该穴位与肝脏经络相连,孕期激素变化易导致肝气郁结,适当刺激能缓解因循环不畅引起的水肿。
2、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拇指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后维持1分钟,重复5次。此穴为脾肝肾三经交汇处,能调节水液代谢,改善妊娠期血浆渗透压失衡导致的组织间液滞留。按摩时需避开孕晚期以防刺激宫缩。
3、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前1/3凹陷处。双手拇指交替推揉穴位至微热,每次持续2分钟。该穴属肾经起点,通过激发肾阳促进水分排泄,对晨起脚肿明显者效果显著。按摩时可配合抬腿动作增强静脉回流。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掌根顺时针揉按5分钟,能健脾化湿、增强胃肠吸收功能,减少因蛋白质摄入不足引发的低蛋白性水肿。孕期按摩此穴还可缓解伴随的消化不良症状。
除穴位按摩外,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每日摄入60-80克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腐等,限制钠盐在5克以内。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睡前用38-40℃温水泡脚10分钟。若水肿持续加重或伴随血压升高、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妊娠高血压疾病。适度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