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主要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库欣综合征。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类型,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引起。肾脏受损后排泄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起血压升高。治疗需控制原发肾脏疾病,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
肾血管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脏缺血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会刺激肾素分泌增加,引发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可通过肾动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药物可选择钙通道阻滞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醛固酮过量促进肾脏钠重吸收和钾排泄。诊断需检测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治疗可采用醛固酮拮抗剂或肾上腺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肿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高血压。典型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诊断依靠24小时尿儿茶酚胺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术前需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库欣综合征由皮质醇分泌过多导致,常见病因包括垂体腺瘤和肾上腺肿瘤。皮质醇可增强血管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同时引起水钠潴留。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和皮肤紫纹。治疗需针对病因采取手术或药物抑制皮质醇分泌。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注意控制体重,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记录血压监测结果,复诊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