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与慢性肾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高血压肾病主要由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引起,而慢性肾炎多由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炎症损伤所致。
高血压肾病病因明确为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血管病变,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及缺血性损伤。慢性肾炎则多与免疫异常相关,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等,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高血压肾病病理特征为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和肾小球硬化,病变从血管向肾实质蔓延。慢性肾炎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等炎症性改变为主,可伴随新月体形成等急性病变。
高血压肾病早期以夜尿增多、微量白蛋白尿为主,后期出现肾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水肿,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进展速度个体差异较大。
高血压肾病需符合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且排除其他肾病,肾活检可见特征性血管病变。慢性肾炎诊断依赖尿检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高血压肾病以控制血压为核心,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慢性肾炎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免疫抑制剂或靶向药物,同时管理蛋白尿和高血压。
日常管理中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5克以下,优先选择低脂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睡眠保持7-8小时有助于血压稳定。戒烟限酒,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范围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血糖管理。出现水肿或尿量明显变化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