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需进行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胰岛功能评估、抗体筛查及并发症相关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释放试验、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以及眼底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基础指标。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可提示糖尿病。血糖检测需多次重复以排除应激性高血糖干扰,儿童及青少年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单次血糖超标即可确诊。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低于6.5%。该指标不受短期饮食或运动影响,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糖化血红蛋白常超过9%,治疗中需每3-6个月复查。
C肽释放试验通过测定空腹及刺激后C肽水平,评估胰岛β细胞残留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通常显著降低或缺失。该检查可鉴别1型与2型糖尿病,指导胰岛素用量调整。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因。抗体阳性率在儿童患者中达85%-90%,成人迟发型1型糖尿病约50%-70%阳性。
确诊后需定期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眼底检查每年1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每半年1次,神经电生理检查根据症状进行。儿童患者从青春期开始或病程满5年时启动并发症筛查。
1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需严格监测血糖,建议配备便携式血糖仪,每日检测4-7次。饮食控制需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匹配胰岛素剂量。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监测,避免剧烈运动诱发酮症。建立规律作息,预防感染等应激因素导致血糖波动。家属应学习低血糖急救措施,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含糖饮料。定期随访内分泌科,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