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术后出现黄疸少尿可能与胆道梗阻、肝功能不全、术后感染、药物、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干预、胆道引流、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肝功能保护等方式处理。
肝癌术后胆道梗阻是黄疸的常见原因,可能因手术损伤胆管或肿瘤复发压迫胆管所致。胆红素排泄受阻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但尿量减少。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梗阻部位,必要时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解除梗阻。
残余肝脏代偿功能不足时,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引发黄疸。同时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性少尿。需监测凝血功能、前白蛋白等指标,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等护肝药物。
腹腔感染或胆道感染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会加重肝细胞损伤。感染状态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易出现脱水性少尿。需进行血培养、降钙素原检测,经验性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广谱抗生素,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使用的镇痛药、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前性少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脉输注谷胱甘肽等解毒剂,必要时行血液净化治疗。
术后禁食、引流液丢失等因素可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少尿。此时皮肤弹性差、心率增快,中心静脉压监测可明确诊断。需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维持尿量>0.5ml/kg/h,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改善肾血流。
术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减轻腹腔压力,每日记录24小时尿量和腹围变化。饮食采用低脂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摄入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2周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出现意识改变或尿量持续<400ml/天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