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萎缩和腺体减少,临床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烧心、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
上腹部持续性隐痛是萎缩性胃炎典型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呈钝痛或灼痛,与胃酸刺激萎缩的胃黏膜有关。进食后疼痛可能加重,空腹时有所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需与胆囊疾病鉴别。
胃排空功能受损导致餐后饱胀感明显,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胃窦部萎缩严重时,胃蠕动减弱使食物滞留,可能伴随恶心、嗳气。症状持续存在会影响正常进食量,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
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易引发胃酸反流,胸骨后烧灼感在平卧或弯腰时加剧。部分患者伴随咽喉异物感或慢性咳嗽,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相似。但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可能正常或偏低,需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胃腺体萎缩影响消化酶分泌,导致早饱感和食欲明显下降。患者常自觉口苦、口干,对肉类等蛋白质食物耐受性差。长期食欲不振会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相关症状。
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体重进行性减轻,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警惕癌变风险。伴随舌乳头萎缩可能出现味觉减退,进一步影响进食。体重下降与营养摄入不足、慢性炎症消耗等因素相关。
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注意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蛋羹等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可改善贫血症状,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建议每餐后散步15分钟促进胃排空。定期胃镜复查能监测黏膜病变进展,发现异常增生需及时干预。戒烟限酒对延缓胃黏膜萎缩有明确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