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易患糖尿病主要与脂肪堆积引发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游离脂肪酸增加、β细胞功能受损、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过量脂肪组织分泌抵抗素等物质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肌肉和肝脏对葡萄糖摄取能力下降。需通过减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
脂肪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持续低度炎症破坏胰岛功能。控制体重可降低炎症水平,严重时需联用抗炎药物干预。
内脏脂肪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并沉积,抑制胰岛素清除功能。有氧运动可加速脂肪酸代谢,必要时采用非诺贝特等降脂药。
长期高血糖负荷导致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衰竭。早期可通过格列美脲等促泌剂改善功能,晚期需胰岛素替代治疗。
TCF7L2等基因变异使肥胖者更易出现糖代谢异常。此类人群需更严格监测血糖,建议从青少年期开始控制体重增速。
肥胖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长期体重管理计划,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并搭配优质蛋白质,优先选择糙米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含量。定期监测腰围及血糖指标,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避免激素紊乱。烹饪采用蒸煮方式替代油炸,限制高糖水果摄入量,可适量食用黄瓜、番茄等低糖蔬菜作为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