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污染物间接传播及气溶胶传播等途径扩散。
1、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健康儿童吸入含病毒飞沫可被感染。建议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宝宝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照料者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
2、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沾染患儿口鼻分泌物的手部接触门把手、玩具等物品表面传播,存活时间可达2-8小时。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物品,教导儿童养成洗手习惯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3、母婴传播:
妊娠期母亲感染流感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孕晚期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垂直传播风险,确诊产妇哺乳时应做好手部清洁与口罩防护。
4、污染物传播:
患儿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物品可能残留病毒,共用物品易导致家庭内交叉感染。患儿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耐高温物品可煮沸15分钟以上灭活病毒。
5、气溶胶传播:
在密闭通风不良环境中,病毒可形成微小的气溶胶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增加传播风险。保持每天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开窗通风,能显著降低气溶胶浓度。
流感流行期间应保证宝宝每日摄入足量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果蔬如猕猴桃、橙子等,适当增加菌菇类食物增强免疫力。保持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但需避开人群聚集时段。患儿退烧后仍需居家观察3-5天,体温正常48小时以上且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后再考虑复课。家庭成员中出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分室居住,所有密切接触者建议在暴露后48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