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龋齿必须及时治疗,未治疗的龋齿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营养吸收障碍、恒牙发育异常及心理行为问题。
1、局部感染:
龋齿形成的龋洞会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牙龈炎、牙周脓肿等口腔感染。乳牙牙髓腔较大,细菌易通过薄弱的牙本质侵入牙髓,引发剧烈疼痛。严重时可扩散至颌骨间隙,形成蜂窝织炎,需抗生素或切开引流治疗。
2、全身炎症:
口腔慢性感染灶可能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源头。研究显示龋齿相关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心脏、肾脏等器官,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肾炎风险。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长期低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可能与未治疗的龋齿相关。
3、营养障碍:
龋齿疼痛导致咀嚼功能受限,幼儿可能拒食坚硬或需咀嚼的食物,造成蛋白质、纤维素摄入不足。长期偏软食易引发便秘、贫血等问题。部分患儿因进食疼痛而快速吞咽,增加消化不良及误吸风险。
4、恒牙异常:
乳牙龋坏过早脱落会导致邻牙移位,恒牙萌出空间不足,造成牙列不齐。深龋可能损伤下方恒牙胚,导致釉质发育不全或形态异常。乳磨牙龋坏还会影响颌骨正常发育,导致错颌畸形需后期正畸治疗。
5、心理影响:
前牙龋坏影响美观,可能引发同伴嘲笑导致自卑心理。长期口腔疼痛会使幼儿烦躁、注意力分散,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部分患儿因治疗恐惧形成牙科焦虑症,延续至成年期回避口腔检查。
预防宝宝龋齿需从出生开始清洁口腔,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即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频率,避免夜间哺乳后不清洁牙齿。定期进行涂氟和窝沟封闭,每3-6个月专业检查。发现龋齿早期可采用再矿化治疗,中度以上需去除腐质后充填。家长应以游戏方式培养刷牙习惯,选择含氟牙膏但控制用量,豌豆大小即可。出现进食哭闹、牙龈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成人止疼药缓解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