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可能由胆固醇代谢紊乱、慢性胆囊炎症刺激、胆道结构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胆固醇代谢紊乱:
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时易形成结晶沉积于胆囊壁,长期积累可形成胆固醇性息肉。此类息肉占所有胆囊息肉的60%以上,多见于高脂饮食、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通过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可减缓进展,超声随访观察是主要管理方式。
2、慢性胆囊炎症:
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会导致黏膜上皮增生,形成炎性息肉。此类息肉常伴随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控制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若合并胆囊结石或频繁发作需考虑胆囊切除术。
3、胆道结构异常:
先天性胆管畸形或后天性胆道梗阻可能引发腺瘤性息肉,此类息肉存在恶变风险。典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血流信号,增强CT或超声造影可辅助鉴别,直径超过10毫米需手术干预。
日常需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胆汁淤积,每日适量摄入橄榄油、坚果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汁排泄,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代谢状态。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发现息肉增长加速、基底增宽或伴有胆绞痛时应及时至肝胆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