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检查主要有阴道超声、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磁共振成像、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症状。
1、阴道超声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子宫内膜回声是否均匀。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超过4毫米时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阴道超声无创便捷,常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检查时可能稍有不适但一般可耐受。
2、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操作时需扩张宫颈管,可能引起下腹坠胀感。术后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需注意会阴清洁。病理结果可明确病变性质及分化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病变,定位取材提高诊断准确性。检查时需向宫腔注入膨宫介质,可能引起下腹酸胀。宫腔镜可发现早期微小病灶,评估肿瘤范围,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尤为重要。术后需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感染征象。
4、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磁共振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辅助制定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
5、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25、HE4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但特异性较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疾病进展或复发,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治果和预后,但不宜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建议有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的女性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绝经后出血、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日常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糖血压,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期间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休息,保持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