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酒精中毒的危害主要有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横纹肌溶解、心律失常、胃肠出血等,需及时就医处理。
1、肾功能损害
过量饮酒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导致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和脱水。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治疗需立即戒酒并静脉补液,严重时需血液净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2、电解质紊乱
酒精利尿作用会导致钾、钠、镁等电解质大量流失,低钾血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低镁血症可加重肌肉痉挛。患者常伴乏力、恶心、心悸等症状。需监测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补充,可静脉输注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同时限制水分摄入。
3、横纹肌溶解
长期酗酒者醉酒后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局部肌肉受压缺血,导致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会加重肾损伤,表现为肌肉剧痛、酱油色尿。需大量补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帮助利尿。
4、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和酒精直接毒性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导致心源性猝死。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晕厥,需心电监护并纠正电解质,紧急情况下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或胺碘酮注射液。
5、胃肠出血
酒精刺激胃黏膜可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现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会进一步加重肾灌注不足。需禁食并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钠注射液,必要时输血治疗。同时需监测血红蛋白和尿素氮水平。
酒精中毒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清醒者可适量饮用糖盐水补充能量,但禁止继续饮酒。恢复期需进食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完全戒酒并接受专业戒断治疗,避免再次中毒造成多器官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