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分期主要依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临床采用TNM分期系统(T原发肿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食管癌可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期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1、0期(原位癌)
肿瘤局限于食管黏膜上皮层,未突破基底膜。此期通常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异常增生或早期癌变。治疗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为主,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情况。
2、Ⅰ期
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但未累及外膜。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分为ⅠA期和ⅠB期。ⅠA期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ⅠB期可能侵犯浅肌层。此期淋巴结转移概率较低,手术切除获得概率较大。术后可能需结合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辅助治疗。
3、Ⅱ期
肿瘤浸润至食管外膜或邻近组织,或存在1-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根据浸润范围和淋巴结状态分为ⅡA期和ⅡB期。此期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手术需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后多需辅助放化疗。肿瘤位置较高时需评估手术可行性。
4、Ⅲ期
肿瘤广泛浸润食管周围组织或存在多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根据转移淋巴结数量和位置分为ⅢA期和ⅢB期。此期手术难度较大,常采用新辅助放化疗后评估手术可能性。若无法手术则以性放化疗为主,需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和并发症。
5、Ⅳ期
肿瘤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如肝、肺、骨等,或侵犯邻近重要结构如主动脉、气管。此期以姑息治疗为主,包括支架置入缓解梗阻、营养支持、止痛治疗等。系统性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可延长生存期,需根据患者体能状况个体化选择方案。
食管癌分期需结合影像学、内镜及病理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分期治疗方案差异显著。早期患者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吻合口;中晚期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优先选择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所有患者均应戒烟限酒,定期随访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吞咽疼痛加重、体重骤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