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内分泌紊乱和肝性脑病。肝硬化失代偿期意味着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此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与肝功能减退相关的临床表现。
1、黄疸
肝功能减退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导致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程度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特有的皮肤黄瘤。治疗需针对原发肝病,必要时进行胆红素吸附等血液净化治疗。
2、凝血功能障碍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患者表现为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这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有关,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治疗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积极治疗门脉高压。
3、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出现双下肢水肿、腹水甚至全身水肿。血清白蛋白水平常低于30g/L,伴随球蛋白升高。低蛋白血症还会影响药物代谢和营养状态。治疗包括限制钠盐摄入、补充人血白蛋白,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放液。
4、内分泌紊乱
肝脏对激素灭活功能减退,男性患者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蜘蛛痣和肝掌是特征性表现,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还可能伴随血糖代谢异常,表现为肝源性糖尿病。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进行激素调节治疗。
5、肝性脑病
氨等毒性物质代谢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睡眠颠倒,进展期出现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严重者可昏迷。血氨水平通常升高,但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完全平行。治疗包括限制蛋白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限制蛋白质和钠盐摄入,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感染。出现意识改变、呕血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同时应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