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药物使用、症状监测、生活习惯改善及心理调节。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炎症,多由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或应激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饮食调整
急性发作期应禁食1-2天,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选择米汤、藕粉、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每日5-6次,每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升。恢复期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腐,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2、药物使用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凝胶。呕吐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禁止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
3、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腹痛程度、呕吐频率及粪便性状。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提示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或感染性休克。体重短期内下降超过5%或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需立即复诊。老年患者需额外监测血压和尿量。
4、生活习惯
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减轻胃部压力。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和弯腰动作。戒烟戒酒,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上腹部。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5、心理调节
焦虑情绪会加重胃酸分泌,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每天进行15-20分钟冥想或听轻音乐。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康复经验,严重焦虑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恶化案例。
恢复期可逐步尝试南瓜粥、山药泥等健脾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每日补充1500-2000毫升温水,分次少量饮用。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完成全程杀菌治疗。保持餐具消毒,避免共用餐具引发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