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肺结核可通过痰涂片检查、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痰培养检查等医学检查确诊。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传染性强,需早诊断早治疗。
1、痰涂片检查
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筛查的基础方法,通过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痰液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但灵敏度有限,需配合其他检查提高检出率。检查前应留取清晨深咳痰液,连续送检可提高阳性率。若结果为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活动性结核。
2、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可显示肺结核特征性病变,如上肺野浸润影、空洞形成或纤维钙化灶。该检查能评估肺部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但对早期粟粒性肺结核或合并HIV感染者的不典型表现敏感度较低。检查时需配合深吸气后屏气,孕妇应告知医生权衡风险。
3、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纯蛋白衍生物,观察48-72小时后皮肤硬结直径判断是否感染结核菌。硬结直径超过特定阈值提示感染可能,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接种卡介苗者可能出现假阳性。
4、γ-干扰素释放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通过检测血液中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释放的干扰素水平诊断结核感染。该试验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特异性高于结核菌素试验,但成本较高且不能区分活动性与潜伏性感染。适用于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存疑时的补充诊断。
5、痰培养检查
痰培养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将痰液接种于特殊培养基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同时可进行药敏试验。培养周期需数周,使用液体培养基可缩短至数天。检查需规范采集痰标本,避免污染导致假阳性。阳性结果可明确病原学诊断并指导用药。
确诊肺结核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完成规范疗程。治疗期间注意隔离防护,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传播。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乳制品与新鲜蔬菜水果。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与肝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