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不等于尿毒症,但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逐渐丧失的过程,而尿毒症是肾功能完全或接近完全丧失后出现的全身性综合征。
1、疾病分期不同
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五期,从肾功能轻度下降到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特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五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肾脏无法维持机体代谢平衡。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血肌酐轻度升高,而尿毒症期会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多系统损害。
2、临床表现不同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症状轻微,可能仅有夜尿增多、轻度贫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高血压、骨病和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尿毒症则表现为严重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意识障碍、心包炎等全身症状,常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重度贫血。
3、治疗方式差异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以控制原发病、延缓肾功能恶化为主,可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尿毒症期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同时需配合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肾性骨病。
4、预后情况不同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部分患者病程可达10-20年。尿毒症患者若不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生存期通常不超过数月。即使接受透析治疗,5年生存率也显著低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患者。
5、监测指标区别
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尿毒症期还需密切监测血钾、血钙、血磷等电解质,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尿毒症患者需要每周监测相关指标。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以优质蛋白为主。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尿毒症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后,需根据透析方案调整饮食,特别注意控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