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注意事项包括确保环境、避免按压中断、控制按压深度与频率等。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措施,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核心步骤,操作时需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双手重叠置于胸骨下半段,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时需保持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而非单纯手臂力量,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开放气道需采用仰头抬颏法,一手压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异物。人工呼吸时捏住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紧患者口唇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起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每5个循环评估患者反应。
心肺复苏需注意施救环境,避免在危险区域操作。按压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避免过度通气,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对儿童患者需单手或双指按压,婴儿则采用两指环绕法。施救者需持续操作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循环。操作时需注意自身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可提升操作熟练度,公共场所应确保自动体外除颤器可用。
掌握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建议公众定期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日常生活中应了解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位置,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立即急救并按照指导施救。心肺复苏后患者仍需送医进一步治疗,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提供病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