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肚子疼的厉害可通过禁食、补液、热敷、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急性肠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禁食
急性肠炎发作期需暂停进食4-6小时,减轻胃肠负担。待疼痛缓解后,可尝试少量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脱水。12小时后逐步过渡到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禁止食用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排泄物性状,记录呕吐和腹泻次数。
2、补液
每公斤体重需补充50-100毫升液体,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散(Ⅲ)按说明书配制。严重脱水时可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补液时注意少量多次,每次不超过200毫升,水温保持40℃左右。婴幼儿补液期间家长需定时测量尿量,确保每小时排尿1次以上。
3、热敷
用40-45℃热水袋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能缓解肠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时需测试温度避免烫伤,婴幼儿建议使用儿童专用暖脐贴。合并高热时禁用热敷,可改用蒙脱石散调和温水外敷。
4、药物治疗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病毒性肠炎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腹痛剧烈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但青光眼患者禁用。家长需注意儿童用药需选择颗粒剂或混悬液剂型。
5、就医检查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腹部超声等检查,严重者需住院治疗。静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适用于重症感染。术后患者出现肠炎症状时,需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
急性肠炎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2-3周,逐步增加蒸蛋羹、软面条等低纤维食物。每日补充100-200克煮熟的苹果或胡萝卜帮助修复肠黏膜。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超过50℃。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再恢复正常饮食,期间禁食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餐具需定期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