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临床表现及肾脏受累程度。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而紫癜性肾炎是其累及肾脏的特定类型。
1、病因差异
过敏性紫癜多由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触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皮肤、关节、胃肠等全身小血管炎症。紫癜性肾炎在此基础上,免疫复合物进一步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引发肾脏免疫性损伤,通常出现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1-4周。
2、症状表现
过敏性紫癜典型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紫红色皮疹、关节肿痛和腹痛,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血尿或蛋白尿。紫癜性肾炎则以肾脏损害为主,表现为持续性血尿、大量蛋白尿,严重者出现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皮肤紫癜可能已消退。
3、病理特征
过敏性紫癜皮肤活检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紫癜性肾炎肾活检显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病理分型从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不等,肾小球系膜增生是其典型表现。
4、检查指标
两者均可出现血IgA升高,但紫癜性肾炎尿检可见红细胞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5克,严重者血肌酐升高。过敏性紫癜无肾脏受累时这些指标通常正常。
5、治疗重点
过敏性紫癜以抗组胺药、维生素C及对症治疗为主。紫癜性肾炎需根据病理分级干预,可能需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严重者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保护肾功能。
患者出现紫癜伴血尿或水肿时应及时肾内科就诊,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及尿液性状。恢复期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