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40天后脚踝下垂时肿胀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损伤未完全恢复或静脉回流受阻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复查,明确肿胀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跟骨骨折后局部血管和淋巴管可能因创伤或固定制动而功能受损,导致下肢静脉回流效率降低。当患肢处于下垂姿势时,重力作用会使血液淤积在足部,引发肿胀。早期康复阶段常见此类现象,通常抬高患肢后肿胀可逐渐缓解。适当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踝泵运动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物理治疗如脉冲射频也可能改善微循环。
若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加剧,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创伤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这类情况可能伴随小腿压痛、Homans征阳性或皮肤颜色改变,需要通过血管超声或血液检查确诊。延迟愈合的骨折线移位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产生炎性水肿,此时需通过影像学重新评估骨折对位情况。
骨折恢复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保持足下垂姿势,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按照康复计划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穿戴弹力袜可能有助于控制肿胀。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皮肤发绀等异常表现,须立即就医排除血管神经并发症。定期复查X线片监测骨折愈合进度,必要时调整固定方式或进行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