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输血治疗等方式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通常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及感染等因素引起。
1、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内镜下套扎术通过橡皮圈结扎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内,促使血管闭塞。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通过注射组织胶封闭出血点。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特利加压素注射液等降低门静脉压力,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保护胃黏膜,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在肝内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通过栓塞出血的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
4、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适用于内镜和介入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出血,主要包括门体分流术和断流术。门体分流术通过建立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断流术通过离断食管胃底周围血管减少曲张静脉血流。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患者肝功能储备。
5、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主要用于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输血需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及出血情况决定,避免过度输血导致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能量需求,出血停止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日常需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患者及家属需掌握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