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病变通常是良性病变,但存在一定恶变概率,需密切随访监测。乳腺癌前病变主要包括不典型导管增生、小叶原位瘤等类型,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乳腺组织长期慢性刺激等有关。
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中风险较低的类型,乳腺导管内细胞呈现异常增生但未突破基底膜,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微小钙化灶或局部结构紊乱。这类病变可通过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完整切除,术后每6-12个月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复查。小叶原位瘤的细胞学改变更为显著,乳腺小叶内充满形态一致的非典型细胞,虽仍属非浸润性病变,但终生癌变概率可达20-30%。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或家族史阳性者,可选择预防性他莫昔芬药物治疗或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
部分特殊类型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可能具有更高恶变风险。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时,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且核分裂象增多,约15-20%可能进展为导管内癌。放射性瘢痕周围出现的柱状细胞改变若合并细胞极性紊乱,也需要通过粗针穿刺活检明确性质。这些高危病变在保乳手术切除后,通常需要联合放疗或内分泌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建议35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专项体检,月经周期第7-10天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效果佳。日常应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化妆品,控制高脂肪饮食摄入,哺乳期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乳腺病变风险。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