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可能会得乳腺癌,但概率较低。乳腺癌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年轻患者通常与遗传因素、激素异常或特殊病理类型有关。
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多与BRCA1/2基因突变相关,这类遗传性乳腺癌占年轻患者的较大比例。携带突变基因者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增高,可能较早出现导管上皮异常增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部分伴有乳头溢液或皮肤凹陷。确诊需结合乳腺超声、钼靶及穿刺活检。治疗需根据分子分型选择手术联合靶向药物,如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注射液。未生育者需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
非遗传因素中,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物可能增加风险,尤其存在乳腺增生基础病变时。某些罕见病理类型如分泌性乳腺癌好发于青年,肿瘤生长缓慢但易误诊为纤维腺瘤。放射线暴露史或胸部放疗病史也是危险因素,这类继发性乳腺癌潜伏期可达10-15年。年轻女性每月进行乳房自检,发现质地坚硬的固定肿块应及时就诊乳腺外科。
建议21岁女性每年进行乳腺临床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18岁开始筛查。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调节雌激素代谢,限制高脂肪饮食可降低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避免熬夜和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使用激素类药物前应评估乳腺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