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按恶性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三类。肺腺癌的分型主要依据肿瘤细胞侵袭范围和生长特性,恶性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原位腺癌属于早期的肺腺癌类型,癌细胞局限于肺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内,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这类肿瘤生长缓慢,手术切除后率较高,五年生存率超过90%。病理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贴壁生长,CT影像常显示为磨玻璃样结节。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通常无须辅助化疗或放疗。
微浸润性腺癌的恶性程度介于原位癌与浸润癌之间,肿瘤大径不超过3厘米,浸润灶范围在5毫米以内。癌细胞开始突破基底膜向周围肺组织浸润,但尚未形成明显侵袭性生长模式。这类肿瘤转移风险较低,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约为80%。病理学可见贴壁生长为主伴局灶浸润,CT影像多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治疗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少数高危患者需术后辅助治疗。
浸润性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类型,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广泛浸润肺实质,可侵犯血管、淋巴管导致转移。根据组织学亚型可分为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和实性型,其中微乳头型和实性型恶性度高。这类肿瘤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20%。CT影像多表现为实性结节或肿块,常伴有毛刺、胸膜凹陷等恶性征象。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
肺腺癌患者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尤其长期吸烟或具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确诊后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分型,由胸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