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和小细胞癌在CT影像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灶形态、生长方式及转移特征等方面。肺腺癌多表现为周围型结节伴毛刺或分叶,小细胞癌则以中央型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更常见。
肺腺癌的CT影像通常显示为肺外周区域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毛刺征,部分病例可见胸膜凹陷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能出现空泡征或磨玻璃样改变。增强扫描时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可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但淋巴结肿大程度相对较轻。肺腺癌生长相对缓慢,早期可能出现胸膜或远处转移,但淋巴结转移多呈区域性分布。
小细胞癌的CT影像多表现为肺门区或中央气道的较大肿块,边界常模糊不清,呈浸润性生长。肿块常包绕支气管或血管,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纵隔淋巴结转移早期即较明显,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融合成团,可形成"冰冻纵隔"。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程度较低,常见坏死区。小细胞癌具有高度侵袭性,确诊时多已发生广泛纵隔侵犯和远处转移,典型表现为肝、肾上腺、脑等多器官转移。
对于存在长期吸烟史、咳嗽伴咯血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增强CT检查。临床医生会结合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等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确诊后应根据癌症分期和病理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