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通过彩超一般能查出,但检出率受肿瘤大小、位置及医生经验等因素影响。肝癌早期筛查通常结合彩超与甲胎蛋白检测,必要时需进一步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
彩超对直径超过1厘米的肝癌病灶检出率较高,可清晰显示肝脏形态异常、血流信号改变等特征。早期肝癌在彩超下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周围可能存在声晕。对于肝硬化等高风险人群,定期彩超检查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彩超具有无创、便捷、成本低的优势,适合作为肝癌初步筛查手段。
当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或位于肝脏膈顶部等隐蔽部位时,彩超可能漏诊。部分高分化肝癌与正常肝组织回声相近,增加了鉴别难度。肥胖患者因腹壁脂肪干扰,图像质量可能下降。此时需结合甲胎蛋白指标动态观察,若临床高度怀疑肝癌但彩超未发现异常,应考虑增强CT或核磁共振检查。
建议肝癌高风险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彩超和甲胎蛋白联合筛查。日常需避免酗酒、霉变食物等危险因素,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隐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肝癌后应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或靶向治疗等方案,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