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可通过控制血糖、外用止痒药物、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因素、就医排查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通常由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神经病变、真菌感染、微循环障碍、药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持续高血糖会损伤皮肤神经末梢和微血管,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患者需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胰岛素注射液等降糖药物,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可减少皮肤糖化终产物沉积,缓解神经病变相关瘙痒。
2、外用止痒药物
局部可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缓解炎症性瘙痒,炉甘石洗剂镇静灼热感,联苯苄唑乳膏治疗合并的真菌感染。避免抓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瘙痒剧烈时可冷敷降低皮肤敏感度。药物使用前需清洁患处,薄涂覆盖即可。
3、保持皮肤湿润
糖尿病患者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每日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尿素成分的润肤乳,如尿素维E乳膏。选择pH值5.5-6.5的弱酸性沐浴露,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冬季可增加凡士林涂抹频次。
4、避免刺激因素
化纤衣物摩擦、汗液浸泡、尘螨接触均可加重瘙痒。建议穿着纯棉宽松内衣,床单每周用60摄氏度热水清洗。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精,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需检查足部有无破损,防止搔抓引发糖尿病足。
5、就医排查并发症
顽固性瘙痒可能提示胆汁淤积、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需检查肝功能、血清胆红素、肌酐等指标,排查糖尿病肾病或胆道疾病。合并皮肤增厚发黑需警惕黑棘皮病,真菌镜检可鉴别念珠菌感染。专科医生可能开具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神经性瘙痒。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全身皮肤状态,尤其关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选择无香料添加的洗涤剂,剪短指甲避免夜间无意识抓挠。若出现皮肤溃烂、渗液或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诊。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皮肤科专项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皮肤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