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能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乳腺导管堵塞等原因引起,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中药调理、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乳汁淤积
哺乳期女性未及时排空乳汁可能导致乳腺管阻塞。乳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乳腺管内凝结形成硬块,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症状。可配合使用蒲公英颗粒消肿散结,或遵医嘱服用乳癖消片促进淤积吸收。哺乳后可用吸奶器辅助排空残余乳汁,避免穿戴过紧胸罩压迫乳腺。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典型表现为乳房局部皮肤发红、灼热感伴搏动性疼痛,可能出现38.5℃以上高热。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缓解炎症反应。
3、乳头皲裂
婴儿衔乳姿势不当造成乳头皮肤纵行裂伤,形成细菌入侵通道。哺乳时出现刀割样疼痛,可见乳头表面渗血或结痂。哺乳前后可涂抹羊脂膏保护创面,严重时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建议调整哺乳姿势使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单侧哺乳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4、免疫力下降
产后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病原体清除能力减弱,可能反复发生乳腺炎症。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抵抗力,配合黄芪精口服液调节免疫功能。保持每日7小时连续睡眠,产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5、乳腺导管堵塞
先天性导管狭窄或增厚角质堵塞导管开口。特征为乳晕周围出现可推动的痛性结节,挤压时可见牙膏样分泌物。急性期可口服夏枯草膏软化角质,配合手法疏通导管。若形成脓肿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定期换药促进愈合。
乳腺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选择无钢圈纯棉哺乳文胸减少压迫。哺乳前可热敷5分钟促进泌乳反射,哺乳后冷敷10分钟减轻肿胀。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可适量食用丝瓜、蒲公英等具有通乳作用的食材。出现持续高热或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