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由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碘缺乏、垂体疾病、药物影响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病因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干预。
桥本甲状腺炎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的原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甲状腺抗体,导致甲状腺组织逐渐被破坏。典型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质地坚韧,早期可能有一过性甲亢症状,后期发展为性甲减。确诊需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治疗需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如优甲乐、雷替斯、加衡等制剂,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
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必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需立即开始替代治疗。部分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保留的甲状腺组织功能不足时,也会出现甲减症状。这类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需根据手术范围、术后病理结果及体重综合计算,术后1个月需复查调整药量。
长期严重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不足,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明显肿大、皮肤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通过尿碘检测和甲状腺超声可辅助诊断。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碘剂,同时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日常可适量食用加碘盐、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
垂体肿瘤、席汉综合征等垂体病变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中枢性甲减。这类患者除甲减症状外,常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等表现。诊断需进行垂体MRI和靶腺激素检测。治疗需先补充糖皮质激素,再小剂量起始甲状腺激素替代,避免诱发肾上腺危象。
锂制剂、胺碘酮、干扰素等药物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或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药物性甲减。通常在用药数月至数年后出现症状,停药后多数可恢复。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短期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如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原发病用药方案。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注意均衡营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硒的食物如巴西坚果、牡蛎等。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服药时间应固定于早餐前半小时。冬季注意保暖,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妊娠期女性需每4周检测一次TSH。出现心悸、多汗等甲亢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